2024年,迎來了總體國家安全觀和中國核安全觀提出10周年的重要時刻。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高瞻遠矚,創造性地提出了總體國家安全觀以及理性、協調、并進的核安全觀,并作出了一系列重要論述,這些論述猶如一盞明燈,為新時代核安全工作照亮了前行的道路,提供了強大的思想武器,有力地引領著我國核安全監管事業和核能事業邁向高質量發展的新階段。
2024年亦是國家核安全局成立40周年的重要節點,在回顧核能發展的歷史進程時,生態環境部副部長、國家核安全局局長董保同深刻指出:“沒有核安全,核電發展根本無從談起,任何麻痹松懈導致核安全出了問題,都將‘一失萬無’!边@句話擲地有聲,凸顯了做好核安全工作的至關重要性。在這一年里,生態環境部(國家核安全局)積極作為,實施了全過程、嚴格且獨立的監管措施,依法壓實企業的主體責任,始終堅持最高標準和最高質量,大力推行有效的經驗反饋機制,不斷強化核安全科研工作,全方位筑牢核安全防線。
同樣在2024年,生態環境部核與輻射安全中心迎來了成立35周年,作為核安全監管科研的重要基地,我們積極開展科研攻關,致力于不僅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為核安全工作提供了堅實的技術支撐和智力保障。通過全行業的協同聯動、同向發力,共同為核安全和核能事業的高質量發展保駕護航。
2024年還是“核與輻射安全十大新聞”欄目設立的第八年,在這八年的時光里,欄目承蒙各界朋友們的關心與支持,在此我們深表謝忱。經評選,“2024年度核與輻射安全十大新聞”如下,如有不妥,敬請指出,不勝感激。
國 內 篇
01習近平主席出訪法國,兩國共襄“碳中和”推動核能安全利用合作走深走實
2024年是中法建交60周年及中法核能合作40周年,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于5月5日至7日對法國進行國事訪問。訪問中,實現碳中和目標再次成為中法兩國的重要共識,作為兩國攜手實現減碳目標的重要基石備受關注。期間,為共同推動核能合作與發展,雙方相關企業共同發布《核能支持低碳發展前瞻性研究》藍皮書、簽署《關于深化核能領域相關合作的意向書》,通過一系列舉措,讓中法兩國在核能技術的戰略層面達成共識,共同提高兩國核能技術的國際影響力。
02李強向國際原子能機構致賀信,稱贊雙方在核安全等領域取得豐碩成果
2024年9月16日,國務院總理李強向國際原子能機構第68屆大會致賀信,代表中國政府向大會的召開表示祝賀。他指出,核能是重要的清潔能源,中國加入國際原子能機構40年來,雙方在核安全與核安保等領域建立了全方位合作,取得豐碩成果,中國愿與國際原子能機構和其他成員國進一步加強合作,攜手推動全球核能治理更加公正合理、核能發展更加普惠包容、核能合作更加開放有序。
03張國清出席首屆核能峰會致辭推進核安全共建共治共享等領域合作
2024年3月21日,國務院副總理張國清在布魯塞爾出席首屆核能峰會并發表致辭。他表示,核能在應對氣候變化、保障能源安全中具有獨特優勢。中國始終堅持習近平主席提出的理性、協調、并進的核安全觀,制定實施積極安全有序發展核電的政策措施,以實際行動推進碳達峰碳中和,為促進全球能源綠色低碳轉型作出積極貢獻。中國愿同各方一道,踐行全球發展倡議、全球安全倡議、全球文明倡議,共同推動核能技術創新合作,推進核安全共建共治共享,增強全球核能產業鏈供應鏈韌性和安全。
04我國首部能源法正式問世,鼓勵支持核能安全利用
2024年11月8日,第十四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二次會議表決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能源法》,《能源法》明確指出,國家鼓勵和支持核能安全利用。制定能源法,對于進一步夯實能源行業法治根基,保障國家能源安全和推動綠色低碳轉型,具有十分重大和深遠的意義。
05生態環境部:整體上我國核電已進入世界先進行列
2024年9月25日,國新辦舉行“推動高質量發展”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生態環境部)。生態環境部副部長、國家核安全局局長董保同介紹,截至目前,我國已經頒發運行許可證的核電機組57臺,建造許可證的30臺,核準待建的15臺,加起來共102臺。我國核電技術已經實現二代向三代的迭代升級,四代技術陸續開始應用。整體上,我國核電已進入世界先進行列。下一步,生態環境部將著力構建嚴密的核安全責任體系,不斷完善現代化核安全監管體系,進一步加強核安全監管,實現高水平核安全,也更好保障公眾安全和環境健康。
06中國核與輻射安全監管:砥礪奮進四十載
2024年10月16日,生態環境部召開核與輻射安全監管工作座談會。會議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貫徹落實總體國家安全觀、核安全觀,總結回顧核與輻射安全監管40年歷程,推動以高水平核安全保障核事業高質量發展。2024年12月3日至4日,核安全監管現代化國際交流會暨2024年核與輻射安全國際學術會議在福建省廈門市召開,法國、阿聯酋、沙特、巴基斯坦、匈牙利、西班牙等近20個國家的核安全監管機構負責人和代表、國際勞工組織代表、國家原子能機構領導、中國工程院院士及相關科研機構和高校、涉核集團的領導、專家學者和行業代表與會。
07“總體國家安全觀·創新引領10周年” “4·15”全民國家安全教育日核安全主場活動成功舉辦
2024年4月15日,第9個全民國家安全教育日到來之際,以“在總體國家安全觀和核安全觀創新引領下,推動核安全高質量發展”為主題的 “4·15”全民國家安全教育日核安全主場活動在國家核與輻射安全監管技術研發基地舉辦。主場活動當日,生態環境部、國家原子能機構、有關部委、核電集團、行業協會等單位領導,以及社會各界人士、媒體共計100余人參加了現場活動,線上即時觀看人數超過47萬人;顒拥玫叫氯A網、光明網、學習強國、科技日報等多家媒體傳播展示,在全社會引發良好輿論反饋,F場發布《全面提升核安全科學認知 共同守護核安全》倡議、“核安全守護美好生活”公眾溝通品牌。
08“國和一號”示范工程已首次并網發電
2024年10月31日,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大型先進壓水堆“國和一號”核電示范工程1號機組成功實現首次并網發電。國和一號是國家重大科技專項之一,我國對其進行了核電發展歷史上最嚴格的設計審查與安全審評,是我國三代核電技術走在前列、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重要標志,是我國在引進消化吸收國際先進核電技術的基礎上,開發的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核電技術,采用“非能動”安全設計理念,單機功率達到150萬千瓦,是目前我國自主設計的最大功率的核電機組。
09十二部門印發《核技術應用產業高質量發展三年行動方案(2024—2026年)》
2024年10月31日,國家原子能機構、生態環境部等十二部門聯合印發《核技術應用產業高質量發展三年行動方案(2024—2026年)》的通知。通知指出,到2026年,我國核技術應用產業自主創新能力顯著提升,產業領域進一步拓展。圍繞核技術在醫學診療、農業育種、食品加工、材料改性、安檢安保等重點方向或領域的應用,突破一批關鍵技術,建設一批創新平臺,培育一批專精特新企業,力爭核技術應用產業年直接經濟產值達4000億元,為傳統產業轉型升級注入強勁動能。
10我國核能與核技術領域科技創新“百花齊放”
2024年是新中國成立75周年,也是國家核安全局成立40周年,我國核能與核技術領域科技創新呈現“百花齊放”態勢,新一代人造太陽“中國環流三號”取得新成果;國內規模最大的天然鈾產能項目“國鈾一號”示范工程在內蒙古鄂爾多斯開工建設;ATF燃料組件自主研發、核電裝備取得重要突破;實現碳-14、镥-177等同位素生產國產化。
國 際 篇
01國際原子能機構舉辦世界聚變能小組第一次部長級會議
2024年11月6日,由國際原子能機構和意大利政府共同舉辦的世界聚變能小組第一次部長級會議在羅馬召開。來自中國、美國等30多個國家核能主管部門和有關國際組織的部長級官員或代表出席會議。世界聚變能小組由國際原子能機構倡導設立,旨在推動各國決策層、監管者、科技界、產業界以及相關公私營合作伙伴凝聚共識、加強協作,為加快可控核聚變科技研發、示范應用和商業部署鋪平道路。會議期間,國際原子能機構發布了《2024年世界聚變展望》和《聚變關鍵要素》兩份研究報告。
02美國加速先進核能法案:核管會使命從安全監管轉為安全發展并重
2024年7月9日,美國總統拜登簽署了《加速部署多功能先進核能以實現清潔能源法案》。該法案是美國自2019年《核能創新和現代化法》以來頒布的又一部核能發展專項法律,該法案顯示核管會使命從安全監管轉為安全發展并重,助力核工業發展。該法案旨在激勵并支持先進核能技術的開發和部署,尤其是督促美國核管理委員會(NRC)提高監管審批效率,以加速先進核能的部署。
03中國為實現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目標貢獻核技術力量
2024年11月26日至28日,國際原子能機構核技術應用部長級大會在奧地利維也納舉行。期間,中國介紹了在醫用同位素生產開發研究、放射性藥物和核醫學、輻射探測芯片、輻照加工以及輻照誘變育種等領域的科研進展和最新成果,面向全球發布核技術應用方案,提出“原子造福全球南方”倡議,引導國際社會共謀發展。出席研討會的國際原子能機構總干事格羅西表示,中方提出全球發展倡議意義重大,對引導國際社會共謀發展、增進世界人民福祉具有重要影響。
04美英加三國監管機構聯合發布報告強調應加強AI在核能行業應用的監管
2024年9月,美國核管會、英國核管理辦公室和加拿大核安全委員會聯合發布《在核應用中開發人工智能系統的考慮因素》報告,概述了核能領域部署和管理人工智能系統的潛在要求,指出核工業和監管機構在人工智能系統方面的首要目標是在從其部署中獲益的同時,確保核安全和核安保。
05國際原子能機構部長級核安全大會通過聯合聲明 強調確保核安全
2024年5月20-24日,國際原子能機構(IAEA)在奧地利維也納召開部長級國際核安全會議,超130個國家參會。各國聯合主席在大會開幕式上發表28條聯合聲明,包括但不限于:承認核科技的日益廣泛應用需要配套強有力的核安全措施;強調人工智能等新興和創新技術對核安全發展既有促進又有挑戰;重申核不擴散、核裁軍與和平利用核能的共同目標;鼓勵向核安全基金提供資金、技術和人員,以便IAEA通過該基金開展核安全工作;呼吁IAEA繼續每四年舉辦一次國際核安全會議。期間,IAEA還發布了國際原子能機構事件及核材料和其他放射性物質非法販運數據庫(ITDB)2024年情況說明書,其中列舉了31個國家在2023年報告的168起事件。
06法總統馬克龍簽署核安全機構合并改革法案
2024年5月21日,法國總統馬克龍簽署《開展核安全與輻射防護治理,應對核電復興挑戰》法案,使其正式成為法律。該法規定,現有的法國核安全局(ASN,獨立監管機構,負責核安全監管)和法國輻射防護與核安全研究院(IRSN,公共事業單位,負責核與輻射安全技術研究)于2025年1月1日合并為法國核安全與輻射防護局(ASNR)。
07全球首座加速器研究堆在比利時啟動建設
2024年6月25日,比利時核能研究中心舉行MYRRHA研究堆項目一期工程奠基儀式。MYRRHA將是全球首座由300米長加速器驅動的次臨界研究堆,用于示范長壽命放射性核素嬗變概念,生產醫用放射性同位素,并開展核物理、原子物理、基本相互作用、固態物理和核醫學等領域的基礎科學研究。
08美國NRC批準先進反應堆許可新指南
2024 年 3 月,美國核管會(NRC)發布了新指南文件,以促進非輕水反應堆設計的許可過程。新指南更加強調設計和運行中對安全影響最直接的部分,并被視為建立高效和成本效益高的非輕水反應堆許可方法的重要一步。這些指南預計將顯著降低與傳統反應堆技術模式不同的新型反應堆概念的監管不確定性。
09俄羅斯修訂核工業發展計劃提升未來核電占比
2024年8月20日,俄羅斯政府公布《至2042年電力設施總體規劃草案》。根據該草案,俄將大力發展核電,持續提升核電在電力結構中的份額,將核電在俄羅斯電力結構中的占比從當前的 19% 提升至 25%,預計到2042年將建設37臺核電機組,總裝機容量2800萬千瓦。
10日本福島第一核電站2號機組核燃料殘渣首次被取出
2024年11月上旬,東京電力公司從福島第一核電站2號機組反應堆取出核燃料殘渣樣本。研究人員隨后對樣本展開X射線計算機斷層成像、伽馬射線光譜分析等多項檢測。12月26日,日本原子能研究開發機構公布的初步分析結果顯示,取自福島第一核電站的核殘渣表面廣泛分布了核燃料中的鈾元素。